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动与俄“科研脱钩”,接连中止与俄科研合作项目,抵制孤立俄科学家。这种把正常科研交流合作政治化甚至妖魔化的做法,严重损害国际科学合作精神,有百害而无一益。
在美国的鼓动下,国际科学合作近年来被赋予更多政治色彩。大量美国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,美司法部发起的所谓“中国行动计划”,表面上打着维护美“国家安全”的旗号,实际上却不断制造冤狱,用诸如“没有及时披露获得的中国科研经费”等罪名,迫害与中国合作的美国学者和学术机构。这种以政治手段强行破坏经济规律,人为在科技领域“建墙”“脱钩”的行径,是典型的“科技冷战思维”。
“科研脱钩”打破了“科技无国界”的惯有认知,将破坏多年形成的国际科学合作。比如,在太空领域的国际科学合作,作为“火星太空生物学”计划的一部分,“罗莎琳德·富兰克林”号原本计划今年搭载俄火箭前往火星探索,但随着欧洲航天局中止与俄合作,该计划将被长期推迟。这对于双方数千名从事该项目多年的科学家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。再比如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,在缺少俄方支持的情况下,继续记录北极变暖数据将更加困难。不少国际专家表示,“如果没有俄试验场地和科学家的专业知识,将难以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”。
美推动“科研脱钩”的企图,还将进一步扩大全球科技鸿沟。在冷战思维主导下,全球市场和技术标准的分裂,将极大阻碍世界科技创新和应用,加剧全球科技发展不稳定性。对落后国家而言,由于科技领先国家的技术限制和制裁,双方在技术使用和开发上的差距将越拉越大。英国《自然》杂志刊文指出,“这会分裂全球研究界,并限制学术知识的交流,而这两者都有可能损害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”。
当前,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,复苏进程缓慢且脆弱。技术贸易是真正的全球性行业,在新技术浪潮的推动下,各国早已形成了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格局。几年来,美强行加高技术壁垒造成的“芯片荒”仍在全球持续蔓延,让手机、汽车等行业遭受严重冲击。事实证明,推行“科研脱钩”,只会制造巨大成本和供应链风险,让各国企业深受其累。
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、时代性,是人类共同财富,在科技发展大潮面前不应设立“政治围墙”。国际科学合作不应成为制裁的牺牲品,而应成为各国交流的桥梁。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,世界各国应当顺应和平、发展、合作、共赢的时代潮流,共建人类科技共同体,抖客网,携手应对风险与挑战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郭言)
原标题:【不应政治化妖魔化国际科学合作】 内容摘要:俄乌冲突爆发以来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动与俄“科研脱钩”,接连中止与俄科研合作项目,抵制孤立俄科学家。这种把正常科研交流合作政治化甚至妖魔化的做法,严重损害国际科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keji/92698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